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党校第二期--张学丽谈十九大学习体会

发布者:宋昀宜发布时间:2017-12-01浏览次数:42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简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转变的原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现阶段主要矛盾做出了重新表述,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述承认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即人民内部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之间的矛盾,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增长率增长,经济发展结构和水平较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已不再是“落后生产力”。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存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供需结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不平衡等问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有待“充分”。据此,我将以供求理论以及发展现状概述分析矛盾表述转化的原因。即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结构的变化, 供需结构不平衡作简要论述。

一、供给侧的变化

众所周知,在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政策下,我国经历了“大跃进”阶段。由于大锅饭、软预算体制,导致了当时短缺经济现象,有效需求过多而供应严重不足。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可以理解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在总结了经验教训后,我国不断的放宽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最初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到如今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笔者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发展史上伟大的创造之一,是人类对物种进化史上游戏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趋利避害的利用。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竞争,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独立人或是企业都要通过自己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在追求价值等价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交换。所以,能为他人提供更好地产品和服务的独立人或是企业,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曾经的供给不足早己一去不复返,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而此时反而是增长模式的问题存在导致宏观经济诸多方面的偏差与背离,结构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存在潜在的巨大风险,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

由此,十九大报告中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表述中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而是以引导供给结构走向市场竞争为目的,增加供给侧竞争活力,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使经济增长不在以外部性投资为拉动,而是真正的归于市场需求,尤其是我国内需。为此要在供给层次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习近平总书记用浅显而在目前关乎民生的最重要的房价问题的例子——“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朝着规范化供给侧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目标。

二、需求侧的变化

笔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以此来更好的满足人民需求,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根据马斯诺对需求的五大分类,最高一层次的“自我需求”是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要不再只是局限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和文化层次,而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人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这里所说的需求侧的变化,更多的是购买能力的变化,而购买能力则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尽管过去相对紧张的经济发展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程度的扭曲,但我国经济发展的“硕果累累”是有目共睹的,是每个公民都能深刻感知到并收益的。

、以价格理论为依据的供求关系的调整

笔者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反映个体成长的道路,个人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梦想正是中国梦的缩影。这里以我国大学生为例,走向自己心仪的岗位是最终目标,获取各类证书和毕业证书是方法和渠道,而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走向最终目标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充实自己的过程。个人成功没有捷径,国家发展也是。只有规范的、符合人的诉求的方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国的经济改革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价格自由化、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过程。建立了市场价格机制,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经济高速成长而没有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

而我国之所以没有一次性放开价格管制,而是采用双轨制逐步建立市场价格,是有诸多因素的。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即在改革过程中,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需要得到维护。我国改革初期的目标,并没有认识到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以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为根本目的,试图通过产出增加来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是在以中国国情为根本,实现人民的利益。双轨制就是在政府创造一个相对紧的宏观环境而实现的成功的开放价格管制的措施。

而我国现阶段面临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扭曲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同时,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误导了地力——产业发展政策。居高不下的房价,加大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加大了金融风险,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此,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四、启发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时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者认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认识的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呼吁,也是对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自性作用的认同和维护。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人提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认为我国不能走以价格机制为主的自由竞争的经济发展道路,而我国发展的实践成果表明市场经济同样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不充分。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垄断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各项改革还不充分,比如油气、电力等领域的行业垄断还很严重,电信、铁路、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改革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供水供暖等公共领域的市场监管还不完善等等。(张学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