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风】青研经英|学术论坛之“防范疫情 经世爱国”10月读书会精选读书心得展示

发布者:岳明泽发布时间:2020-11-03浏览次数:270


(通讯员:陈江宇) “防范疫情 经世爱国”10月线上读书会期间,同学们踊跃阅读,积极在线上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经讨论我们从收到的读书心得中精选出三篇读书心得作为获奖作品,与大家一同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指导手册》读后感

/赵玉阳


这个城市绝望过,

这个城市苏醒了。


2020年的寒假,武汉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与灾难伴随而来的,往往是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慌,当疫情一点点蔓延到无法控制时,彻底击垮了人们的心理防线,病毒源头在哪里,该怎么防范,我和患者接触过,要怎么办?未来会怎么样?要完了吗……是的,它曾绝望过。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很久之前,细细想来,距离那场灾难的开始,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寒假我刚刚回到家,第二天就传来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再晚一点,可能就被困在学校里了,着实让人心惊。封城之前只是局部疫情只言片语的报导,我们都不甚在意,也没有人戴口罩,封城之后大家开始慌着抢购物资,后来又公布必须是N95型号的口罩才能够有效防范病毒,这无疑加重了人们的恐慌。物资总是有限的,一般的人们只能戴着最基本的医用口罩,还是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并不是戴上口罩就可以万事大吉。

邻近的市区,隔壁的小区陆续传来有人感染的消息,人们的恐惧在一点点的蚕食着自己的内心。那时候我的父母还没有通知暂停工作,每天还要出去上班,我呆在家里坐立不安,每天都在祈祷希望爸爸妈妈平安,打电话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戴好口罩。作为亲身经历过的人,都能深刻的回想起由最初的无所畏惧到后来人人自危的心态变化,也都能清楚意识到灾难面前心理防线的建设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把重点放在心理建设上面,告诉我们如何化解在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担忧,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我国之所以在这次灾难面前表现得如此从容,各种措施高效实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重视人们的心理建设。除了物资的硬实力储备,人们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各项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刚开始宣布居民不外出,过年不走亲访友的禁令时,各地上到政府下到村庄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中华人民面对危亡时刻总是能站在一起的,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一步步的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秉着对国家的信任,我们始终是理智占上风的,虽然有少部分人不顾集体利益,违反规定外出或者不戴口罩,更有甚者隐瞒行踪,但是各地政府都采取了及时的应对措施,保证人民的心是紧密团结在一起的。

当时有一件事情想来还是令我热泪盈眶,虽然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各地感染人数骤增,可是在国家的极大努力之下,人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从最初的焦躁恐惧,慢慢转化为对医护人员和国家的坚定信任,因为无法出门,大家都在网上自发录制为武汉加油打气的视频,纷纷转发相关朋友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那时候西方各国还在调侃和抹黑中国,可是我们并没有受外界影响,电视新闻每天都在坚定的播报着和疫情有关的消息,大家都自觉在家,配合着自己的城市共同抗击疫情。现在西方各国的混乱状态也强有力的打了他们自己的脸,事实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真的具有强大优越性的。

这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它为我们分析了在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危机干预措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并且阐述了不同人群具体可行的心理调适方法,这一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为在灾难面前,只是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强大的心理保持理性,消除不稳定情绪,才能以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困难。

抗击疫情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时间已匆匆流逝,无数白衣天使为了抗击疫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了我国渡过难关,这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既是人民面对灾难的心灵指导书,也是我国此次漫长抗疫的纪念和经验总结,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认真阅读,培养自己的强大内心,勇对疫情,笑面生活。

看着现在的武汉市,白天街道上是人们依旧匆忙如初的脚步,校园里是同学们一张张仍旧朝气蓬勃的脸,夜晚霓虹灯依旧闪烁,看得出历经沧桑的痕迹,却掩不住倔强复苏的生机。不管那年严冬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现在早晨起来依旧是车水马龙。

是的,武汉它又苏醒了。



做彼此的超能力小孩

 ——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何梦茜


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小孩子。在岁月的淘洗中,有的小孩子依旧被压抑,有的小孩子不断被治愈。

书中的小男孩拥有一项超能力:只要他和别人的影子重叠,就能偷走人家的影子并获知影子主人内心的伤痛和渴望。他发现不管是趾高气扬欺负他的人,还是关心爱护他的人,都有压在心上无法释怀的阴影。他们和自己是一样的。于是他竭尽全力,为每一个他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光芒,帮他们将一张张隐匿的拼图拼接完整。

他偷来学校警卫的影子,获知警卫朋友的心因怀念妈妈而缺失了一角,于是他让自己的妈妈给自己写了一封信,解开了将警卫朋友禁锢在童年的枷锁。他偷来好哥们吕克的影子,得知朋友成为一名医生的渴望,于是他和朋友的父亲说明一切,为朋友争取到去医院学习的机会。他偷来生病女孩的影子,得知小女孩因心爱的小兔子被父母炖掉的悲伤,于是他托女孩子的父母用一只一模一样的小兔子让女孩子重新快乐起来

小男孩曾害怕那些影子,害怕影子的聒噪,害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但是那些聒噪的影子,让他看到了别人心中的不安,他便愿意去帮助这些夹杂伤痛的灵魂。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很多不安和焦虑闷在心里,小心翼翼,不愿也不敢说出口。可是拥有超能力的小男孩不存在,聒噪的传信的影子也不存在啊,所以谁来救赎我们呢?要么自我救赎,如果不可以,就让直接倾诉做我们的影子,让匿名求助做我们的影子,让信件让心理咨询热线做我们的影子。朋友家人陌生人,都愿意了解我们,点亮我们生命的小光芒。

世界很大,我们总会迷茫漂浮,守望互助,黑夜就慢慢亮起来了。你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你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让我们做彼此的超能力小孩。



铭心,而论——读《大国大城》后感

/寿启明


 “我们所拥的有知识,还能让我们铭心刻骨吗?一段时间以来,似乎很多人都忘记去问一句,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不是违背了常识,违背了世界潮流,违背了现代文明的共同取向。”陆铭老师的话语掷地有声,在每个听者的心中泛起波澜。

《大国大城》是陆铭教授所作的一本经济学读物,以经济学逻辑串联起一系列文章,阐述了一个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简单来说,“集聚”就是“人口聚集”,是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人口流动趋势。不论中国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由于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个体对工作、生活地区的自由选择,人口会聚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这种“集聚”,不会带来普遍认为的地区发展差距,恰恰带来的是地区发展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地区发展的“平均”,而是个体层面、“以人为本”的“平衡”。《大国大城》用“大国难题”、“大城之解”两大章节,分别以区域经济和城乡问题的视角,阐明了这个经济发展地必然轨迹,也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了许多当前社会经济问题的政策建议。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这句话简单却充满力量。力量来源于这句话给人们的震撼,而震撼来自于它对我们固有观念的冲击。

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集聚”带来一些问题,像中西部的落后,像农村的衰败,我们总会去归咎于城市,归罪于发达地区。我们不假思索地认为,正是因为人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才导致了落后地区进一步地落后。一种观点不自觉地形成:人们更应该留在落后地区,留在中西部,留在农村,城市化的脚步该放慢了。真的是这样么?人们要么“不明白”,要么“装糊涂”。“不明白”的人,有许多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沉迷于感性的观点,只停留在了问题的表面;”装糊涂“的人依赖现状带来的安稳,害怕改革带来的阵痛。“Great Nation Needs Bigger City”,正如这《大国大城》的英译名,陆铭老师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引领读者用经济学思维去思考,用经济学方法去证明,去抛弃我们原有的误解,“用良知来驾驭我们之所学”。

我曾像许多人一样,不加思考地责怪城市的拥挤,带有偏见的对周围人说,说城市太拥挤了,别让更多的人再来城市了。可当真有人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却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常常用“我是学经济的”的傲慢来掩盖自己缺乏思考的懒惰。我也曾像许多人一样,面对国家大事,以事不关己的心态选择性地忽略。合上书的我不禁有些惶恐与羞愧,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保持冷静和理性,勤于思考,进而对社会经济问题达成正确的共识,这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每一次采访,每一次讲座,每一本书中,陆铭老师近乎啰嗦的反复表达着他的观点,呼吁着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制度改革,让人口自由地向大城市、沿海地区流动,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固执。但正是这些拥有良知的人在今天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我敬佩于老师的坚持,默默加快了前进地脚步。



Baidu
sogou